2022年中国公务员数量是710万;算上参公、党群、工会妇联等是1300万;事业编制3100万,一共就是4400万。全国财政供养人员合计5110万还多。再加上离退休的人员,我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已突破8100万。由此可以看的出来,财政供养人数到2022年就已经突破了8100万,再加上临时聘用人员,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可能已经突破9000万还不止,相当于15.6个人供养一个吃财政饭的,1:15.6的比例。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,比某些中等的总人口还多。
近几年来,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进入尾声,的财政收入相对有限,地方财政继续供养这么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将越来越困难。这些庞大臃肿的财政供养人员,每年消耗了税收总收入的40%,使得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发展更需要用钱的地方。这还不算,很多重复机构和人员的存在,不仅拉低了部门的办事效率,而且更容易滋生腐败,拖慢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步伐。腐败的滋生,容易引发党群干群矛盾,给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。
而从历史上看,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比例在汉代是1:7948人,唐代是1:3927人,明代是1:2299人,清代是1:911人,1949年建国初是1:294人。从这组数据完全可以看出来,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汉唐时期,是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最科学和最小的时期,也是发展最快,社会运转效率更高的时期,也是人民生活相对富足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时期,更是公务员廉洁指数相对较高的时期。
通过一个五年计划,把财政供养人员的比例逐步消减到1949年建国初1:294的水平是现实而且可行的。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,大量消减不必要的财政供养冗余人员,不管是对于提高部门办事效率,解决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,还是对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,尤其是对于减少最基层普通百姓的生存和生活压力,都是利大于弊的。